当前位置: 螨虫 >> 螨虫前景 >> 懒猴的精致猴生,灵长目动物中唯一的用毒高
众所周知,在自然界体内含有毒素的动物多见于冷血动物、海洋生物及昆虫,例如:毒蛇、水母、河豚、箭毒蛙、蝎子等,它们大都体型较小,只能通过自身的进化用毒液来捕食和防御,其实在哺乳动物中也有用毒高手。
目前只发现了极少数的有毒哺乳动物,其中就包括沟齿鼩、鸭嘴兽和蜂猴。
带毒哺乳动物
鸭嘴兽是最为古老的哺乳动物之一,在经历过澳洲大火后,堪称澳洲国宝级动物,雄性鸭嘴兽后足长有毒距,内部储存着几十种毒素,可以引起剧烈疼痛,严重者可致其他生物死亡。
分布于北美洲地区的沟齿鼩现在濒危灭绝,它也是一种有毒的哺乳动物,它的毒腺位于下颚处,毒液可以帮助沟齿鼩捕获较大的猎物。
而蜂猴在有毒哺乳动物中又显得特立独行,蜂猴又称懒猴,属灵长目生物,也就是人类的近亲,是灵长目动物中唯一的用毒高手。
蜂猴:最底层的灵长目动物
蜂猴经常被人们称之为懒猴,是体型比较小的一种原猴类动物,属于最底层的灵长目动物。体长在30cm左右,体重2至3斤,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在南亚及东南亚雨林中比较常见,我国的云南、广西等地也多有分布,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被称作懒猴,绝对是名副其实,它们实在太懒了,无论是进食、繁衍、休息,它们都遵循着能不下树就不下树的原则,能躺着就不坐,能不下树绝对不下树。
蜂猴和同在灵长目的猕猴不同,它们性格温顺,行动迟缓,有时候一个动作就需要花费十几秒的时间。
曾经一度被当作热门宠物的蜂猴
蜂猴非常可爱,浑身上下长满了浓密的毛发,看上去胖胖的。它们经常瞪着一双大眼睛四处瞭望,在头部的上方两侧长着两只圆圆的耳朵,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将自己团起来,非常像一团毛线球。
因为性格温顺,外形可爱,在前几年甚至兴起了一阵宠物蜂猴热潮,这也使得许多东南亚的捕猴人争先恐后地去捕捉蜂猴,险些被人捕捉殆尽,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的保护,才使得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恢复。
蜂猴死亡后都会紧抓大树
蜂猴属于夜行性动物,它们在白天呼呼大睡,夜晚来临时才出来觅食,蜂猴对食物要求不高,各种小鸟、鸟蛋、昆虫、植物叶片、果实种子、蜂蜜都在其食谱之上。
平时慢吞吞的蜂猴,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是非常灵活的,这得益于它们超强的柔韧性,蜂猴的身体可以来回转动度左右,用于观察周围是否安全。
虽同属灵长目,但蜂猴和人类不同,它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合的角度非常大,在大拇指中线位置可以形成一条直线。
所以它的抓握能力也比其他同体型灵长目动物都要强,有科学家曾经观察到蜂猴在死亡后都会牢牢地抓住树干,不让自己掉下来。
蜂猴是名副其实的伪装大师
蜂猴的感觉系统非常敏锐,它们在捕食的时候,甚至可以在树上避开树叶,以免发出沙沙声惊扰了猎物。
蜂猴的每一根毛发都像一个小型传感器一样,在毛发末端都分布着非常敏锐的神经末梢,可以帮助蜂猴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,帮助其捕捉猎物和躲避天敌。
当蜂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猎物的后方时,猎物再想逃跑为时已晚,只能成为蜂猴的一餐美食。蜂猴非常善于伪装,它们和树懒一样,身上经常寄生着绿色的苔藓,能和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堪称伪装大师。
灵长目动物中唯一的用毒高手
森林中常常隐藏着如螨虫、蜱虫等寄生虫,许多动物都不胜其烦。
但蜂猴身上却很少能发现寄生虫,这是因为蜂猴经常舔舐腋下的毒腺后,再均匀地涂满全身,使毛发满布毒素,起到驱虫的作用。
雌性蜂猴还会把蜂猴毒素涂在小蜂猴的毛发上,使天敌对小蜂猴也避而远之。蜂猴的攻击手段也非常奇特,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,蜂猴会直接舔腋下含着毒液咬向对方。
蜂猴毒素虽不致命,但是也会造成伤口感染和肿胀,对体型较小的动物伤害较大。
最后
谁能想到看似慵懒的蜂猴,其实是灵长目中唯一的用毒高手,很少有其他生物能够直接威胁到它们的生命。
目前,蜂猴的种群数量仍然较少,有灭绝的危险,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积极调和人与自然、动物之间的关系,保护森林,爱护环境,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机会能够见到这种可爱的小猴子。
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