螨虫

鱼凫古国今安在

发布时间:2022/5/1 18:04:00   

鱼凫,古蜀国的“五帝”之一。《华阳国志》:“周失纪纲,蜀先称王。有蜀侯蚕丛……次王曰柏灌。次王曰鱼凫……后有王曰杜宇……禅位于开明。”可知,鱼凫是古蜀国的第三位帝王。李白说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......”鱼凫的国开在哪里呢?

古蜀国两代开国蜀王,柏灌和鱼凫的王墓均在温江境内,柏灌王墓在寿安乡,鱼凫王墓位也在寿安乡,俗呼“大墓山”。清乾隆《温江县志》、嘉庆《温江县志》和民国《温江县志》均载:“大墓山,城北二十五里,相传为鱼凫王陵”。

因鱼凫王建都,广植柳树作为国界,鱼凫古都杨柳依依,史称“柳城”。柳丝摇曳,万柳迎春。柳城的美誉流传了四千年,有关鱼凫的传说故事也流传了几千年。宋代晚期,距今多年的郫县人孙松寿,曾任嘉定(今四川乐山)知府,他的故居离温江鱼凫城很近,他在《观鱼凫城》一诗中咏道:“野寺依修竹,鱼凫迹半存。高城归断垄,故国霭荒村。”

杨柳科为落叶乔木或直立、垫状和匍匐灌木。因喜阳光,枝条很美,民间有柳枝辟邪的说法。观自在手里拿的宝瓶里就擦有杨柳枝,诗云:“杨枝净水,遍洒三千,性空八德利人天,福寿广增延,灭罪除魇,火焰花红莲。”温江因鱼凫,而作柳城,有柳林路、柳城公园、柳城宾馆......可见柳树的古老。

多年前,古蜀先民在温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,建立了鱼凫王朝,建都柳城。公元年,温江成为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域,始建温江县。

“温江”之名由来说法比较多,据文字记载及口头传闻,“温江”之名的由来有四种说法:一是以“地濒温江而名”。著名工具书《辞源》就是按此解释的。二是以城南“温泉”名县。三是以岷江曾名汶江,因“汶”“温”音讹得名。此说出自任乃强先生的《四川地名考释》。四是以“江水至此始温”故名。

实则,“温江”之名,来源于它境内的杨柳河,也就是古籍里所称的“大江”“温江”“汶江”。《地名词典·四川卷》:“古名大江,又名温江。”此说法在许多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。唐《元和郡县志》记有:“大江,俗谓之温江,南流经县一里。”宋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大江,在县西二百步,自青城界入,俗谓之温江。”清《嘉庆一统志》:“杨柳河在温江县西南,即元和之温江也。”

鱼凫城北面有一条河,鱼凫王时常到河边放马饮水,大家都叫它饮马河。有河就有桥,宋代哲学家朱熹在《温江道中》说“处处是流水,时时当渡桥。”温江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桥呢?据清乾隆版《温江县志》载,有38座;清嘉庆版《温江县志》载,有79座;民国版《温江县志》载,一共有座桥。

成都上五县“温郫崇新灌”中的“温”指的是温江,地处成都平原腹心,旧时被称为“金温江”,现在的打造也称“金温江”。温江埋藏的古老历史,或可和三星堆有一些牵扯吧?

附:李白《蜀道难》

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青泥何盘盘,百步九折萦岩峦。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

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巉岩不可攀。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。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

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;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。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jg/87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