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螨虫 >> 螨虫前景 >> 螨虫的最大天敌不是暴晒只要在屋里摆点
上周朋友聚会的时候,闺蜜告诉我她儿子前段时间突然有掉发的情况,而且掉发的量越来越多。
一开始她还没有注意,但是后来才发现,掉了的头发不仅没有长出来,反而头上的头发越来越少,甚至孩子的脸上还长了一些红色的小疙瘩,有点像湿疹。
她就赶紧去药店买了湿疹膏,但是涂了几天都没什么效果。
吓得她马医院,医生检查以后说孩子被螨虫感染了。
除了需要给孩子用药以外,还需要对孩子的床铺进行除螨的操作,而且根据孩子的感染情况来看的话,孩子的床铺上肯定有很多螨虫。
实际生活中,很多人跟我闺蜜一样并未养成定期除螨的习惯,所以很多人家中的螨虫数量都超标,甚至会因螨虫叮咬而身上红肿起包。
关于螨虫,你不知道的三件事每个人身上都有螨
第一项重要的发现,就是每个人身上都住着螨!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有点意外,毕竟我们并不常亲眼“看”到这些小家伙在我们脸上跑来跑去。
过去传统的采样方法(用显微镜找)认为只有12~25%的成人脸上有螨;而在这次研究中,科学家们抛弃了显微镜,直接在脸上试图搜集螨的DNA。结果显示,每位参与实验的成人脸上,都可以检验出螨的DNA,表示螨确实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螨,你从哪里来
当知道了人脸上有螨,第一个会想到的问题就是:它们从哪里来?研究发现,人脸上普遍存在的两种螨: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。
然而,它们在基因上的关系并不是很接近,这说明这两种螨应该是从不同的途径接触人体的。其中,皮脂蠕形螨的基因与狗身上的螨较接近,这或许意味着,人类有可能是从最好的动物朋友身上意外得到了这些小生物。
毛囊蠕形螨,上图为雄性,下图为雌性。
皮脂蠕形螨。
听螨给你讲,那过去的故事
由于螨类与人类共生的历史十分久远,所以它们甚至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走出非洲之后的迁移路线。这个想法的可行性目前已得到初步验证——科学家们分析了全球不同地区人脸上的皮脂蠕形螨的DNA,结果发现来自中国的螨确实与美国的螨有普遍的不同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相较于皮脂蠕形螨,美国人与中国人脸上的毛囊蠕形螨的DNA则没有显著差异。这是因为在居住环境上,皮脂蠕形螨生活在毛孔深处,不容易与其他人脸上的同类互相串门儿;而毛囊蠕形螨则生活在毛孔较浅的地方,容易透过人与人的交流而互相交换,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
螨虫究竟是啥?一定要除掉吗?我们常说的螨虫,是一种长着八只脚的生物。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、蛛形纲、蜱螨亚纲。体形极小,一般在0.5毫米左右,有的甚至还不到0.1毫米,肉眼很难看到。
家庭中的螨类一般包括尘螨、仓储螨类和其他一些在居室尘土中的螨类。我们平时所说的除螨,除掉的螨一般都指尘螨。它们极其“狡猾”,在人们扫地、叠被时进入空气中并在自己喜欢的地方“安家落户”。尘螨以人类的汗液、毛发、皮屑为食,而且繁殖能力特别强,天就能繁衍出下一代。
一项名为《北京地区尘螨过敏患者家庭螨类调查》的调查显示,尘螨的主要“寄居地”为枕头、床垫和沙发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也开始恐慌了:家里这么多不速之客,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啊。其实,人类是可以和这些微生物和平相处的,一般情况下,健康人只要做好室内清洁、勤换被褥等就可以。
不过,有研究表明,尘螨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强的过敏原之一,能引起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皮炎以及过敏性湿疹等。所以,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,要及时除螨。
每年冬季竟是螨虫过敏高发期?众所周知,在每年寒冷的冬季哮喘很容易复发,作为儿童哮喘患者更应注意做好防护。一般来说,哮喘患者的肺部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,一些对正常人危害不大的病毒,却会成为哮喘患者诱发哮喘的罪魁祸首。
在环境因素中,尘螨是引发哮喘的重要诱因。调查发现,在我国众多的过敏原中,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原。
在每年寒冷的冬天,相信有不少尘螨过敏的朋友会认为这个季节的螨虫会减少,没必要再去采取措施预防螨虫。请家长们千万不要这么想,因为每年冬天螨虫也在继续繁殖哦!
每年的冬季虽然窗外寒风呼啸,空气十分干燥,但屋内却是高温与多湿并存,不知不觉却变成了螨虫的天堂。季开暖空调几乎24小时不断运作,室内温度通常在20多摄氏度,加上不经常开窗通风,屋内使用的加湿器也会增加室内的湿度,无疑为螨虫提供了它们喜欢的高温多湿环境,这也吸引了不少螨虫爬出来活动。
综上可知,每年冬天的螨虫不仅不会冬眠,反而跟平日里一样活跃!这也就不难解释,为什么会有不少患者抱怨冬天还是会有过敏的情况发生,所以即使在每年冬天也要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jg/9115.html